1 引言
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样本储藏过程中,容易因酶的活性引起生物分子水解,生产游离脂肪酸。脂肪酸含量作为生物样本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,直接关系到样本的新鲜度与稳定性。传统滴定法依赖人工判断终点,易受主观因素影响。本文采用CT-1Plus电位滴定仪,结合微分终点判定技术,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与效率。

2 材料与方法
2.1 仪器与试剂
- 仪器:CT-1Plus电位滴定仪(配备pH-102复合电极、20μL高精度计量管); - 试剂:0.102 mol/L KOH 乙醇标准溶液(滴定剂),分析纯无水乙醇(溶剂); - 环境条件:温度25℃,湿度51%。
2.2 实验步骤
1. 样品处理:称取10g(精确至0.1mg)待测生物样本,加入50mL无水乙醇,振荡10分钟后过滤; 2. 滴定程序:将滤液转移至滴定杯,设置仪器参数(最小体积10μL,最大50μL,搅拌速度200rpm,微分终点判定阈值200),启动自动滴定; 3. 空白校正:使用50mL无水乙醇进行空白校正,以排除背景干扰。
3 测试结果
经过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为231.5mg/100g,相对偏差≤4.2%,符合国家标准的重复性要求。结果表明样本的脂肪酸含量处于理想范围(生物样本推荐标准通常≤30mg/100g),品质稳定。
4 方法优势
- 精准性:微分终点模式避免了目视误差,10μL的最小滴定体积确保了高分辨率; - 高效性:单样测试时间仅需2分钟,显著优于传统方法; - 标准化:符合《GB/T15684-2015 生物样本脂肪酸值测定》规范,适合生命科学领域的检测需求。
5 结论
CT-1Plus电位滴定法通过自动化控制与高灵敏度电极,实现了生物样本脂肪酸值的快速精准测定。该方法可以为生物样本的储存管理、品质监控及流通环节提供科学依据,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。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前处理流程,扩展至其他生物样本的脂肪酸值检测体系。
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参考文献
[1]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生物样本脂肪酸值测定[S] GB/T15684-2015 [2] 生物样本储存技术规范中脂肪酸值的应用解读[J] 生物储存, 2020, 49(3): 45-48